博文

交易员应该如何使用缠论的递归函数进行交易?

图片
  缠论中的 递归函数 概念是“缠中说禅”理论中的核心思想之一,尤其在处理交易级别的划分、走势结构以及买卖点确认时,递归的思想能够帮助交易员构建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。 下面解释交易员如何运用缠论的递归函数进行交易: 1. 理解缠论递归的核心思想 缠论的递归本质上是对 走势结构 进行逐级分析和分解,核心逻辑是: • 大级别的走势 可以分解为若干个 小级别的走势 ,这些小级别的走势反过来又能递归地再分解为更小级别的走势。 • 每一级别的走势都要符合缠论的结构,例如 中枢 、 笔 、 线段 等基本要素。 递归的本质 : • 从小级别入手,逐步递归向上推演,寻找大级别走势的结构规律。 • 小级别的结构变化会影响大级别走势,反之,大级别的走势会约束小级别的运动范围。 2. 递归的应用:解决交易级别的选择问题 交易员在实际交易中,常常面临一个问题: 我应该在哪个级别交易? 缠论的递归函数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: • 第一步:确定级别 确定交易级别(如1分钟、5分钟、15分钟、1小时K线等),根据交易周期和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级别。 • 短线交易可以关注5分钟或15分钟级别。 • 波段交易适合1小时到日线级别。 • 第二步:递归向上分析 在当前级别找到走势结构的中枢、线段等,然后递归地向上分析更大级别的走势: • 找出大级别是否存在趋势或震荡。 • 结合小级别走势,判断当前级别的位置(如是否突破中枢、是否形成新的中枢等)。 • 第三步:递归向下分析 当大级别走势确定后,再递归地向下细化到更小的级别,寻找 买卖点 。 • 如果大级别是向上趋势,那么在小级别回调中寻找买入机会。 • 如果大级别是向下趋势,则在反弹过程中寻找做空机会。 3. 递归函数的实战交易步骤 (1)找中枢 • 根据走势的基本结构(笔、线段)找到所在级别的中枢。 • 中枢定义为:至少有三个波动形成的价格重叠区域。 (2)识别趋势方向 • 在中枢的基础上,判断是否形成趋势延续或中枢震荡。 • 趋势方向分为上升、下降、震荡三种: • 上升趋势 :价格突破中枢后,回调不跌破中枢。 • 下降趋势 :价格跌破中枢后,反弹不回到中枢。 • 震荡 :价格在中枢内反复运...

缠论--AI给出的分析及操盘建议

图片
  1. 走势结构分析 • 主级别趋势 : 图中走势显示,价格从 5.75 开始了一波强劲反弹,当前价格已接近 7.068 ,涨幅较为显著,反弹延续性较强。 • 中枢与区间 : • 黄色矩形框标注了中枢区域,可以看到当前价格已突破中枢上沿,进入反弹段。 • 短期上方没有明显的压力区间,说明反弹可能还有空间。 • MACD信号 : • MACD处于零轴上方,红柱持续放量,显示多方力量占优。 • 但需注意红柱可能缩短,如果随之伴随价格滞涨,则有可能出现短期调整。 2. 缠论操作逻辑 根据缠论逻辑,结合当前盘面特征: 1. 持仓判断 : • 如果您已经持有仓位,此时可以继续观察,当前属于上涨段中继的概率较高。 • 在次级别(如5分钟周期)寻找背驰信号(如价格新高但成交量或MACD背驰),确认是否出现阶段性见顶信号。 2. 止盈与加仓策略 : • 止盈 :将止盈位设置在中枢上沿(约 6.80 附近)。如果价格回调到此区域但未快速拉回,则考虑止盈离场。 • 加仓 :若突破 7.068 ,并在次级别形成新中枢,可适量加仓。 3. 风险与注意事项 1. 观察量能变化 : 成交量的持续放大支持上涨,如果量能开始萎缩,可能预示反弹乏力。 2. 谨防次级别回调 : 当前上涨幅度较大,如果次级别(如5分钟或15分钟)出现急速下跌,需警惕更大级别调整。 3. 设置止损 : 若价格跌破重要支撑位 6.60-6.80 区域,应考虑减仓或清仓,避免更大损失。 目前技术面显示反弹趋势仍然良好,但需警惕可能出现的背驰信号。如果持仓,可以继续观察走势是否突破关键点位(如 7.068 );若无力突破,可考虑分批止盈。 这说明用AI来盯盘和交易是有很大可能的。

加强缠论的交易概念和规则(如何使用缠论进行交易)

  使用缠论进行交易,需要结合缠论的核心理论和实际交易中的策略设计,包括走势划分、关键结构识别(如中枢和笔),以及买卖点的选择。以下是一个清晰的操作框架: 1. 理解缠论的核心逻辑 缠论的本质是通过多级别的递归分析,揭示市场运行的内在结构和节奏。它的核心包括: 1. 走势划分 :市场由「中枢」「笔」「段」等组成,结构是动态发展的。 2. 趋势判断 :通过中枢位置和走势方向的关系判断趋势。 3. 买卖点设计 :基于特定位置的价格行为,寻找高胜率的交易点。 2. 交易准备工作 (1) 确定级别 • 缠论适用于不同级别的K线图,可以根据交易周期选择合适的时间框架: • 日线:适合中长线趋势跟踪。 • 1小时或4小时:适合短线或波段交易。 • 15分钟或5分钟:适合日内高频交易。 (2) 包含关系处理 • 根据缠论规则,对K线的高低点进行「包含关系」处理,确定走势中的关键节点。 (3) 工具与指标 • 使用技术工具辅助分析,例如: • MACD:判断背驰与趋势。 • 移动平均线:识别趋势方向。 • 支撑阻力:验证中枢的位置。 3. 具体操作流程 (1) 趋势分析与走势划分 1. 识别当前走势是「上涨趋势」「下跌趋势」还是「震荡」。 2. 确定是否形成中枢: • 中枢是至少3笔走势重叠的区域,用于判断趋势的延续或反转。 (2) 买卖点的选择 根据缠论,典型的买卖点有以下几种: 1. 第一类买点/卖点 (趋势延续): • 发生在上涨/下跌走势中,价格从中枢突破回调至中枢边界附近。 • 操作 :等待价格在中枢附近企稳,确认方向后进场。 2. 第二类买点/卖点 (趋势加强): • 价格突破中枢后,形成一段新趋势后再次回调到突破位附近。 • 操作 :在回调过程中逐步加仓。 3. 第三类买点/卖点 (趋势反转): • 价格远离中枢并形成明显背驰信号,表明趋势可能反转。 • 操作 :等待价格确认反转后进场。 (3) 背驰判断 • 通过MACD等指标判断走势是否发生背驰(即力度不足)。 • 背驰是反转信号,通常是重要的第三类买卖点。 (4) 风险控制 1. 设定止损位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