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强缠论的交易概念和规则(如何使用缠论进行交易)

 使用缠论进行交易,需要结合缠论的核心理论和实际交易中的策略设计,包括走势划分、关键结构识别(如中枢和笔),以及买卖点的选择。以下是一个清晰的操作框架:


1. 理解缠论的核心逻辑


缠论的本质是通过多级别的递归分析,揭示市场运行的内在结构和节奏。它的核心包括:

1. 走势划分:市场由「中枢」「笔」「段」等组成,结构是动态发展的。

2. 趋势判断:通过中枢位置和走势方向的关系判断趋势。

3. 买卖点设计:基于特定位置的价格行为,寻找高胜率的交易点。


2. 交易准备工作


(1) 确定级别


缠论适用于不同级别的K线图,可以根据交易周期选择合适的时间框架:

日线:适合中长线趋势跟踪。

1小时或4小时:适合短线或波段交易。

15分钟或5分钟:适合日内高频交易。


(2) 包含关系处理


根据缠论规则,对K线的高低点进行「包含关系」处理,确定走势中的关键节点。


(3) 工具与指标


使用技术工具辅助分析,例如:

MACD:判断背驰与趋势。

移动平均线:识别趋势方向。

支撑阻力:验证中枢的位置。


3. 具体操作流程


(1) 趋势分析与走势划分


1. 识别当前走势是「上涨趋势」「下跌趋势」还是「震荡」。

2. 确定是否形成中枢:

中枢是至少3笔走势重叠的区域,用于判断趋势的延续或反转。


(2) 买卖点的选择


根据缠论,典型的买卖点有以下几种:

1. 第一类买点/卖点(趋势延续):

发生在上涨/下跌走势中,价格从中枢突破回调至中枢边界附近。

操作:等待价格在中枢附近企稳,确认方向后进场。

2. 第二类买点/卖点(趋势加强):

价格突破中枢后,形成一段新趋势后再次回调到突破位附近。

操作:在回调过程中逐步加仓。

3. 第三类买点/卖点(趋势反转):

价格远离中枢并形成明显背驰信号,表明趋势可能反转。

操作:等待价格确认反转后进场。


(3) 背驰判断


通过MACD等指标判断走势是否发生背驰(即力度不足)。

背驰是反转信号,通常是重要的第三类买卖点。


(4) 风险控制


1. 设定止损位:根据中枢的边界或重要支撑位。

2. 确定仓位大小:结合资金管理规则,避免过度交易。


4. 实战案例


场景1:震荡行情


分析:价格在中枢内上下波动,短线高抛低吸。

操作:在中枢边界附近布局,方向突破后止盈或止损。


场景2:趋势行情


分析:价格突破中枢并形成明确趋势。

操作:利用第一类和第二类买卖点跟随趋势。


场景3:趋势反转


分析:价格远离中枢,背驰信号明显。

操作:在反转确认后逆势布局。


5. 注意事项


1. 级别统一性:确保操作和分析在同一时间级别内进行。

2. 动态调整:市场是变化的,需实时更新中枢和走势判断。

3. 结合多种工具:缠论是框架,结合其他指标提升胜率。

4. 情绪管理:严格遵守交易纪律,不盲目操作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一些追踪土狗的思路,其实工作量挺大的

分享一个缠论自动划线的脚本,目前作者免费开放了。